欢迎访问《华表陈情网》!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
民生新闻 经济新闻
法治生活 社会万象
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
安全生产 书画收藏
名企在线 时事观察
科技之窗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
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
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海外之声
国土资讯 媒体聚焦
实名爆料 公益热线
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
今天:
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文化名人 >

【学习摘记】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(四十五)

时间: 2024-03-25 14:52 作者:麦穗儿 来源:北京华艺网 点击:

【主编导读】/韩宾

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、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《军履回望》后,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、新华社、军报军网、央视网、光明日报、中新社、中青报中青网军内外权威媒体媒体关注推介。

(张明刚,男,汉族,湖北随州人,研究生学历,中共党员、陆军少将军衔。曾参战荣立战功、被评为“火线优秀共产党员”、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)

该书由“理论之光”、“军营之声”、“心灵之窗”三卷组成,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、新闻作品、文学作品183篇、55万字。这些文章,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,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、浏览量超千万

2022年10月,该书首版问世后,受到铁凝、邵华泽、孙晓云、孙继炼、徐贵祥、樊希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。2023年1月即出第2版,截止2023年8月,不到1年时间,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,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。2023年2月,团中央青年发展部、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,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《军履回望》,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。

【学习摘记】/王振存

张明刚 《军履回望·心灵之窗卷》“现场直击”板块之《 零点哨位 》

(本文原载《黑龙江日报》1985 年 4 月 2 日第 3 版右头条)

编者按:

亲爱的《学友周报》读者朋友们:

2023年11月,本报连载了《军履回望·理论之光卷》中的【十论写作】板块,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:包括中国新闻网、中国军网、强军网军委机关网、中华善德网在内的50多家媒体跟进转载;众多学友尤其是作者亲朋好友纷纷在朋友圈跟进转发;广大读者朋友很是喜爱,跟进学习,好评如潮……偶有连载迟发,便有学友垂询敦促,媒体与读者良性互动、互促,成为热点。许多读者还表达了连载《军履回望》全书的强烈愿望。

编辑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,深深感到:《军履回望》 之所以产生如此积极、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,是因为这本书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头、随时拿来学习参考的新闻教科书,更是一部能够启迪思考、激发人生奋斗动力的心灵指导书,为人做事作文皆可参考,确实是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上非常难得的一部上乘佳作!

因此决定,从第十一期开始,本报将继续以【学习摘记】形式连载《军履回望》。具体是,按该书编排顺序逐篇进行,自序言开始,至后记结束。连载时,前后分别设【主编导读】【社长点评】栏目,不定期开设【读者感言】栏目(选发学习心得感悟),以更好服务大家。

来吧,朋友!让我们跟随三位文坛大家的笔端,一起走进《军履回望》,去探寻成人成才成长道路上的成功“秘诀 ”吧!

《军履回望》,谁读谁受益。

零 点 哨 位 *

这里是祖国东北边疆风雪弥漫的一个边防哨所。

荣幸得很,经过一番“奋力争夺”,2 月 20 日站哨单的凌晨零点一栏,终 于填上了我的名字。

这可是大年初一的凌晨零点啊!在辞旧迎新、冬去春来的特别时刻,能为 祖国和人民站哨,我自豪,我骄傲!

争得这班哨,真的不容易!我已入伍三个年头,在我之后又来了两茬新兵,可老班长还拿我当新兵蛋子看待,处处护着我。逢年过节不是把我们的哨给顶了,就是巧妙地给我们安排在较好的时间段上。

就说去年吧,除夕晚上九点是他的班,上哨前他要大家先看电视,然后好 好休息,轮到谁的哨就招呼谁。结果呢,他不声不响地顶到早晨五点,就这还是大伙醒后硬把他从哨位上拉下来的。

当时针即将指向农历乙丑年时,我精神抖擞、雄赳赳地走上了哨位,十分 警惕地瞪大眼睛,下意识地握紧手中的钢枪。

此时此刻,普天同庆。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,或举杯畅 饮,或诉说亲情,或欣赏 “ 春晚 ” 的精彩节目 ……

在这样的时刻为祖国母亲和十亿亲人站岗,我在欣喜和激动中,感到无比 的幸福、无上的光荣。

此时此刻,我看见夜空中的鹅毛雪花,在北风的伴奏下翩翩起舞,然后悄 然飘落; 我听见呼啸的北风,像一个庞大的管弦乐队,奏响了春天的序曲。雪花呀,你是在用优美的舞姿喜迎新春吗?北风呀,你是在用动听的音乐祝福我 们吗? ……

啊,哨所除夕之夜的神韵是那样的奇妙!

有情况! 50 米外有个黑影在向这儿移动——子弹飞速上膛,眼睛瞪得滚 圆 ……

30 米、20 米、10 米……哦,我看清了,原来是只小鹿!想必它是代表动 物界来给我拜年吧,真难得呀!

它停下了,长脖子一探一探的。

哦,我看得更清楚了,这不是那个名叫“美美”的小鹿朋友吗?

“美美,春节好!”我收起枪,向它打个招呼,问个好,并给它敬了个礼。

它停下来,似乎是向我点点头,然后就慢悠悠地走开了。

兴许,它还要给别的哨所拜年呢!

再见,“美美”,我的朋友!……

要换哨了。

真奇怪,平时最难熬的这班哨今天怎么如此短暂?

我知道下面的几班上哨的都是新兵,我决心要像老班长一样替他们将哨顶上,让辛劳了一年的战友们做个完整的好梦。

哦,来人了——“口令?”我随口喝道。

“春天——和平。”这是老班长的声音。

“班长,你?”我惊异他怎么又来了。

“不要问了,回宿舍休息吧!”老班长似乎在下命令了。

“不,我要站!”我的态度很坚决。

“服从命令!”老班长斩钉截铁。

“我……陪你站!”我的声音近乎哀求了。

老班长给我扣上脖子下面那颗没扣上的皮大衣的铜扣子,又弯下腰……真是,我的左脚鞋带什么时候开了?

最终,我和老班长并肩站在哨位上……

就这样,我和我的老班长,在漫天的飞雪中,在呼啸的北风里,和后山上 那片亭亭玉立的白桦树、右峰上那片雄壮挺拔的松树林,一起迎来了共和国大年初一的美好黎明。

来源:《军履回望》张明刚自选集

【读者感言】/张歆

朴实的语言 真实的心声

——读《零点哨位》一文有感

■张 歆

前几日,有幸品读了张明刚同志《军履回望》一书。书中的一篇佳作《零点哨位》引发了我的思考:39年前的文字,为什么如今读来仍然冒着热气、接着地气、吸引着人气,仍然令无数读者感动不已?

家国情怀、官兵情谊始终是中国军事类题材作品经久不衰的话题。从“愿得此身长报国,何须生入玉门关”到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”,历朝历代抒写这种情怀的文字作品可谓是汗牛充栋,其中很多作品更是脍炙人口。如何将此类主题写出时代特点,不仅需要创新,更需要体现个人特色。只有通过不断的观察、分析、思辨,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,才能书写出真正发人深省的佳作来。《零点哨位》一文就为我们立起了榜样。

哨位——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站哨,对于每名中国军人,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,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记忆,也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经历。如何写出新意,首先考验的就是作者的思维能力。该文采取了“以小见大、以情感人”的创作思路,巧妙地以一名年轻战士的视角,将笔端定格在除夕的边防哨位上,用朴实无华的语言,说出了千千万万个中国军人的真实心声。文章的切口很小,但反映的主题很宏大。

从谋篇布局看,这篇文章既讲究结构匀称稳当,又注重文气贯通。行文采取了“串点”的表达方式,把除夕、站哨、雪花、北风、小鹿、班长、大衣等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关的“点”,顺着家国情怀、战友情深这条“线”,通过作者的眼睛和思考,最终连成一个水乳交融的“面”,不仅行文节奏明快,而且细节形象直观,读后让人仿佛身临其境

从思想深度看,《零点哨位》一文可谓是可读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典范。众所周知,思想性是深度报道的灵魂,深刻性是深度报道的生命。衡量一篇稿件有没有分量、有没有生命力,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有没有思想性,能否引起读者的深刻思考。相信每一位读者、特别是有军旅经历的读者,读后总能在思想上找到共通之处,情感上形成共振之感

反复品读该文后,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哨位故事。那是十多年前,当时还挂着中尉警衔的我代替战士站哨,在哨位上度过了难忘的除夕零点。那次站哨的记忆很深刻,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无比神圣、无比激动。这种感觉就像是《零点哨位》中的那个“我”。当然,当时也曾有过“如果发生意外情况自己该怎样处置”的小紧张和小忐忑……

当排长第二年的八月,一批退伍多年的老兵回到了连队。见面后,他们提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走上哨位,“想看看自己曾经战斗的地方”。我陪着他们走上哨位,静静聆听他们讲述哨位往事那年冬天凌晨两点多上哨,我衣服穿得薄,在哨位上冻得瑟瑟发抖。班长突然拎着一件军大衣就冲上来让我穿上.....说着说着,很多老兵眼角就湿润了。

再后来,我调入了机关。去基层采访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不少关于哨位的故事。有一次,战士们给我讲述了一个437级台阶的故事:那个哨位是“抬头一片天、四周无人烟”,但“困难面前无四班、四班面前无困难”。我问他们,那么苦,你们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?有人说“4号哨空气好”,有人说“山里安静有利于睡眠”,还有人说“上山可以锻炼身体”……多么朴实的话语,多么朴实的战士!

4年前的春节前夕,我去一个连队采访。一名叫李凯的战士告诉我,站在哨位上,他自己有时会憧憬着冲锋陷阵的酣畅,有时会幻想着胸前戴上军功章的神气。但当兵3年,他连自己日夜守卫的目标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。他还告诉我,偶尔心浮气躁的时候,班长总会第一时间鼓励他、让他明白坚守岗位的意义和价值。

对于战士来说,哨位意味着责任和坚守。如果你走进他们中间,用心去聆听他们各自的哨位故事,你一定会感受到哨位背后更深层次的精神特质。其实,哨位的背后不仅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,还有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。这力量,或者来自亲人,或者来自朋友、或者来自战友……无论怎样,它都是一种让人能量充盈的精神激励。我相信,这也是中国军队独有的特质之一。

新闻的特质是时代感,时代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,更多意义上是在指发展变化,只有抓住这一条,我们才能不仅身逢其时,而且文亦逢其时,常写常新。”《零点哨位》这篇千字文,还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张明刚的新闻敏锐性:这篇佳作,不止是作者脑海里瞬间产生的“思想火花”,更是经过对这支军队仔细观察和缜密思考而得出的结论——张明刚笔下的边防哨所,是神州大地上很多哨所的一个小小缩影,哨位上的“我”和班长亦是人民子弟兵的一个平凡代表,但无论是坚守哨位还是沙场冲锋,军人的家国情怀永远不可或缺,生死相依的革命情谊永远值得依靠。

观察与思考,是人类独有的发现世界、改造世界的武器。品读张明刚同志的《零点哨位》,我对这一论断体会更加深刻。我想,这也是《零点哨位》中潜在的哲学思维。它启示我们,无论是做人、做事还是作文,都应该由表及里地观察、系统完整地思考,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,更好地改进工作、提升自我。

(作者系武警陕西总队机关干部)

【社长点评】/王洪平

《军履回望》是中国军人张明刚创作的一本书,其中“现场直击”板块的《零点哨位》是一篇描写军人哨位生活的现场见闻或新闻特写,也是纪实散文,是当年在《黑龙江日报》获得大奖的一篇佳作。这篇作品通过描述军人哨位上的日常生活,展示了军人的坚韧精神和对祖国的忠诚。

在这部作品中,张明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哨位上的军人的生活。他们孤独而辛苦,24小时轮流守卫着祖国的平安。他们在寒冷的夜晚,面对着寂寞和疲劳,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。他们的生活虽然平凡,但他们的精神却是高尚的。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罢了。如果没有军人的保家卫国,我们哪里能过如此欢乐、祥和、安宁的春节?

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坚韧和忠诚,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们的辛苦和付出。在这个和平的时代,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为我们守护祖国的人。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,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心和支持。

张明刚的《军履回望·心灵之窗卷》是一展示军人精神的作品,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。

本期张歆的读者感言深刻地表达了对张明刚同志《零点哨位》一文的感悟和思考。文章中,张歆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布局能力,更对其思维角度和思想深度表示赞赏。《零点哨位》以一名年轻战士的视角,描绘了军人对家国情怀和官兵情谊的真挚感受,这种平凡而又卓越的经历,引发了读者的共鸣。

张歆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,说明了哨位对于军人的意义,以及背后所蕴含的责任和坚守。他还提到了军人之间的深厚情感,这种情感力量来自亲人、朋友和战友,是中国军队独有的特质之一。

此外,张歆还指出了张明刚的新闻敏锐性,认为其作品不仅仅是瞬间的思想火花,更是经过仔细观察和缜密思考的结论。这使得《零点哨位》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维,启示我们在做人、做事、作文中都应进行深入观察和完整思考。

张歆的读者感言对《零点哨位》一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赞扬,表达了自己对该文的敬意和启发,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军人生活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。

(责任编辑:麦穗儿)

国际新闻

更多>>

民生新闻

更多>>

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抱犊昆嵛--张洪源 打开凤凰新闻,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张洪源,山东莱阳人 中国美…
关于我们 | 机构介绍 | 报社动态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招聘信息 | 爆料投稿
Copyright©2013-2023Inc. 华表陈情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